专题报道
2019返校日|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百名校友参加返校日系列活动
来源:校友工作办公室 作者:阎玺 发布时间:2019-11-10

(通讯员 刘宏欣 于昌灵 胡彬雅 摄影 张意林)11月10日,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举办了校庆日校友返校系列活动。上午8点半,学院返校校友陆续到达布置一新的学院33号楼。双语格言贴、历史照片墙、高校风景照、各国国旗墙、多语种校歌MV等体现着该院的“精外语、通传媒、强能力”的育人特色。校友们深情握手相拥,激动心情溢于言表。

学院“言传”多语种讲解团队12名成员:于昌灵、林子惠、吴羽非、宋若萱、嵇梓凡、郑依滢、吕文屹、常宁、陈建菲、阎自怡、张凡琳、李怡辉同学接待回家校友并作院史院情讲解,老校友们还在“言传”同学陪同下,参观了校史馆、传媒博物馆和校园。






   11点半,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的校友交流座谈会开始。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李佐文、陈江华、刘宏欣、李烨辉、刘颖、陈明珠,该院教师颜巧容、张静灵、孟兰娟和返校校友参加座谈交流会。该院校友联系人满运涵主持本次座谈交流。



   会议上,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李佐文对各位校友在百忙之中重返母校表示衷心感谢,对校友在不同领域所取得的骄人成绩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说:“我院历届校友以实际行动与骄人业绩,续写着母校历史、传承着母校文化、传递着母校声音,塑造了母校和学院的声誉。”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陈江华热烈欢迎校友回家,希望校友继续支持学院办学,并表示,学院永远是校友们坚强的后盾、温暖的港湾。



   随后,分别于60、70、90、00、10年代入校的五位校友代表先后上台发言。1960级葡萄牙语专业校友樊蜀云说,1964年是她第一次作为代表登上讲台,而今天是她第二次站在讲台上,自己感到无比荣幸。她回忆了我院创建之初的艰苦学习条件,但那仍未能磨灭当时学生的求学热情。她希望“小葡萄们”能茁壮成长、有所作为,并衷心祝愿祖国繁荣富强,祝学院越办越好。



   1974级英语专业校友、新加坡中银航空租赁公司原副董事长王谊发言表示,虽然最后未能走入传媒行业,但在不同的岗位上亲历和参与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非常荣幸作为校友回家。



   1995级孟加拉语专业校友、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营销经理沈宏岩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生活,并祝愿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全体老师身体健康,祝同学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996级国际新闻专业6名校友集体回到母院,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高级经理傅蓉发言说,全员的奉献精神和高尚人格正是中传外语人精神永传承的根源所在,自己十一年的青春在中传度过,这让她每每想起总会心潮澎湃。



   2001级西班牙语专业校友、北京版泉品牌管理有限公司CEO姜川上台介绍了自己向母校校史馆捐赠的初心,为自己赶上母校更名的等重大历史感到庆幸,祝愿母校明天更美好。



   2012级朝鲜语专业校友、三星经济研究所翻译曹星然以韩语开头,表达了对母校和学院的深情祝愿。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还精心准备,向每位校友送出了承载着浓浓情意的伴手礼。校庆返校日活动得到了校友王晓湘、校友许密杉倾情赞助。在座谈会开始前,历届葡萄牙语校友进行了专业交流。座谈会结束后,座谈师生在学院楼前合影留念。



   当日上午,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商会等单位的该院1987级国际新闻校友李培春、1988级国际新闻校友曹军生、1992级国际新闻校友王姗姗、1995级斯瓦希里语校友孟毅、2001级世界语校友王珊珊、2002朝鲜语校友夏天和创业校友2001级僧伽罗语郭亚光、2007日语许密杉、2010级国际新闻王晓湘等9人作为我院校友代表参加中国传媒大学新版校歌MV发布会和校友代表座谈会,他们畅谈传媒行业动态,为学校发展与学科建设建言献策。我院“言传”多语种讲解团队成员许文清、张凡琳全程陪同校友。



   下午,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策划和准备,我院“言传”多语种合唱团队成员刘宇琛、邵黛琳等48名同学在新落成的文化广场同唱19个语种的《年轻的白杨》,倾注着我院学生对母校的爱意与敬意,同时也唱响祝福祖国、砥砺奋进的时代强音。在校庆歌会节目筹备期间,我院教师刘沁沁带队,“言传”多语种合唱团队共进行了8次学院内部彩排、3次全校联排。



   校庆日回家的校友来自中影集团、中信保等。他们在各行各业做出了自己突出贡献,阐释着广院人、中传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




从1959年外语系创立到1999年国际传播学院组建,再到2008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再到今天的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一批又一批的校友从这里成长成才、走向世界。可爱可敬的校友们是该院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坚实栋梁,也是该院代代学子最敬爱的榜样。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永远不变的是薪火相传、是育人育才的岁岁年年。

(编辑:阎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