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家国故事 语言文化”校友系列论坛:世界语校友论坛今天举办
来源: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作者:李牧芸 发布时间:2018-11-21

     在我校建校65周年、外语系建系60周年之际,今天上午,由北京市世界语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家国故事 语言文化”校友系列论坛:世界语校友论坛在我院举行。北京市世界语协会代表、天津市世界语协会代表、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六届世界语专业校友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领导、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领导及师生代表近100人参加论坛。六届校友齐聚一堂,共度重逢的喜悦,讲述他们的理想、信念、探索、实践、感悟和坚守。



     在开幕式上,2001级世界语校友、北京市世界语协会副秘书长李建华主持论坛。中国传媒大学校友办公室主任李伟致辞,他对各位校友返校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我校校友工作情况,并预祝本次世界语校友论坛圆满成功。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李佐文在致辞中向在各专业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的老校友致以崇高敬意,并介绍了学院在专业设置、科研课题等方面的发展近况,寄语在座的同学以各位校友为表率,为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市世界语协会会长、家国故事 语言文化校友系列论坛发起人、1987级校友于建超代表世界语校友致辞,她分享了开展家国故事 语言文化论坛的初心,以通过世界语研究构建起连接我校与哥本哈根大学桥梁的经历为例,以青春不散场,奋进正当时寄语大家砥砺奋进。北京市世界语协会向外语学院赠送了部分校友的著作,翻译作品及参与出版的图书、杂志等。



在主题发言环节,我国世界语广播元老之一、1960级校友刘俊芳,以《我与新中国世界语广播》为题,回忆了毕业前夕周总理对外语学习者的殷切嘱托——学好外语,为新中国担负起国际义务,诠释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广播人走上职业道路的初心,并讲述老前辈钻研世界语的先进事迹,以此寄语正值年华的同学们勤奋学习,孜孜不倦。




1987级校友、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会长、人民画报社社长于涛以《懂得世界语,世界懂中国》为题,结合中国当下面临的文化传播现状,讲述了自己走上世界语道路的初心,鼓励同学们用各自的专业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



1987级校友、华语教学出版社社长、国家汉办兼职副主任王君校以《外语人才的机遇与挑战》为题,简要介绍华语教学出版社的海外发展状况,分析了目前外语人才就业的优势与面临的形势挑战,并就外语人才适应国际环境向在座的同学们提出两点建议:掌握经济学基本常识,择业优先选择中外差距较大的领域。



2001级校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译审肖恒刚以《对欧新闻和公共外交的实践与思考》为题,讲述了在从事人权事务工作过程中面临的欧洲舆论压力,由此引出对欧洲舆论环境、及我国对欧洲文化传播现状的介绍,并概括目前对欧新闻与公共外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此对同学们提出殷切希望与宝贵建议。


2001级校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主播王珊珊以《一个世界语者的舌尖世界》为题,从独特的美食角度出发并结合自身丰富的生活经历,向在座的各位展示了世界语拥有的独特魅力:通过世界语,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自由交流思想,结成宝贵友谊,并为自己开拓广阔的视野。


2006级校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主播李璐以《中国囍事》为题,分享了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部工作的经历,并讲述了自己参与策划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中国囍事》的制作过程,展示了制片策划的精彩点滴。


在闭幕式上,1960级校友、北京市世界语协会荣誉会长、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监事长、国际世界语协会荣誉会员南由礼对本次论坛作了总结。他强调,世界语有两点是其他国家没有的:一是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中央领导都关心重视过世界语发展;二是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北京广播学院就开设了世界语专业培养世界语人才,60年代在中国开播了世界语广播,这在其他国家也是没有的。他希望北京世协能够有机会与我校合作,举办更多的活动,推动世界语发展。




会议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在学院楼门口进行合影。